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在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让湖南扶贫干部黄诗燕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
脱贫攻坚是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扶贫干部是创造这一奇迹的重要力量。
在这场伟大战役中,扶贫干部“向苦而生”“向难而行”,钻“矛盾窝”、接“烫山芋”、解“贫困锁”,以热血赴使命、用行动践诺言,在一场场大仗硬仗中锤炼了党性,转变了作风,增长了本领。
年5月7日,凤凰县千工坪镇胜花村黑木耳产业基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田洪贵(右二)在指导村民采收黑木耳。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首席记者郭立亮摄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湖南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大熔炉”、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注重实干实绩,树立鲜明导向,让能干事者被发现,有战功者得到提拔表彰,引导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担当作为,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注入强大力量。
尽锐出战
扶贫干部温暖了一个个山村
作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指引下,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奋斗是最美的姿态。曾任双龙镇党委书记的石娟,牢记嘱托、扛起重任,带领全镇人民打造出环十八洞村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片,十八洞村成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双龙镇提前脱贫摘帽。石娟,一个土生土长的“苗妹子”,用自己的金色年华写就了一部带领贫困乡村奔小康的战贫故事。去年,石娟得到提拔重用。
“伟大的事业,为奋斗者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对扶贫干部多一点关爱,要坚持在扶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让有‘战功者’得到提拔重用。”在多次省委常委会会议上,湖南省委主要领导语言铿锵有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省委组织部部务会上释放出明确信号:要加强对扶贫干部的考察识别,把有贡献、有作为、作风过硬的扶贫干部选拔出来,激励大家奋力攻坚。
湖南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首要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出台关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驻村帮扶二十一条》等政策措施。明确省委是“总前委”、市委书记是“纵队司令”、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是“主攻队长”、村支部书记是“尖刀排长”。
年4月12日,嘉禾县行廊镇定里村,县宣传系统扶贫干部在了解脱贫群众生活情况。黄春涛摄
“集团军”尽锐出战。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打头阵,从省直机关、中央在湘单位、省属企业、本科院校等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开展驻村帮扶。“五级书记”与全省扶贫系统的干部以及5.6万名驻村帮扶队员组成“集团军”,在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冲锋陷阵。
“方面军”精准施策。把能力强、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调整到攻坚一线上;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和选调生中择优选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配强一线力量。各级行业部门、群团组织等组成“方面军”,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开展结对帮扶。
广大扶贫干部不负时代使命,发扬钉钉子精神,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一个个扶贫干部的身影温暖了一座座贫困山村。
回首来路,才知道走了多远。今年57岁的国网湘西供电公司职工熊庆发,三次主动请缨扎根扶贫一线,19年时间,先后帮扶的花垣县大龙洞乡牛角村、保靖县夯沙乡夯吉村、永顺县对山乡新龙村成功脱贫摘帽。来时是英俊青年,如今满头白发。熊庆发的帮扶故事永远烙印在他帮扶的村民心中。
直播间里,农特产品如数家珍,风土人情娓娓道来……去年疫情期间,湖南一个特殊群体走红网络,多位贫困地区县长、副县长变身“直播达人”,使用网络语言,帮助当地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为了让贫困群众如期全面实现脱贫,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拿出“十八般”武艺,使出浑身解数,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过硬的本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压舱石”。湖南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不断提升扶贫干部能力。省委举办县委书记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培训班,各级驻村办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针对性培训,既从思想上提高政治站位,也从能力上增强扶贫干部“内力”。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全省广大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立业,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交出荡气回肠的历史答卷:全省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贫困山乡处处焕发新颜。
一线识别
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
“有幸参与实现第一个百年伟大奋斗目标,历史不会忘记;扶贫干部的艰苦付出,让贫困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人民不会忘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组织不会忘记。”
“三个不会忘记”——这是在湖南扶贫干部中广泛流传的一段话,许多人以此勉励自己拼搏奋进。
年1月28日,吉首市原国税局驻马颈坳镇隘口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向泽银顶风冒雪,访贫问苦。米晋军摄
在脱贫攻坚战场,大批优秀扶贫干部在火线经风雨、受历练,提素质、强能力,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让每一个有突出实绩的干部有为有位。”选人用人历来是一个风向标,用好一名干部,就能树好一面旗帜,产生一种正向激励。
让有为者有位。湖南先后出台《关于对全省驻村干部开展“宣传表彰一批、提拔重用一批、约谈提醒一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坚持面向扶贫一线,把扶贫成效与干部选拔使用结合起来,对有激情、有办法、有成效的扶贫干部提拔重用,给予厚爱,对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效果不明显的扶贫干部进行约谈提醒,把严管与厚爱有机结合起来。
年,省委组织部抽调名干部,组成79个考察组,深入全省77个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县市区开展脱贫攻坚干部考察工作,走访乡镇(街道)多个、贫困村多个,访谈扶贫一线干部群众1.8万余人。
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考察组汇报。吃盒饭、“连轴转”,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用2天多时间,与考察组交流,掌握扶贫一线干部情况。
乡镇干部吴昱杰就是在扶贫一线被考察识别出来的。凤凰县山江镇是典型的苗族聚居地,旅游资源丰富,美得让人心醉,也曾穷得让人心碎。脱贫攻坚中,山江镇党委书记吴昱杰发扬扎硬寨、打硬仗的作风,做出文化旅游大文章,助力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山江镇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镇”。去年10月,吴昱杰经考察公示,提拔为龙山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一看‘高不高’、二看‘实不实’、三看‘硬不硬’、四看‘真不真’……”翻开省委脱贫攻坚干部考察第59组“考察手册”,考察扶贫干部工作实效的指标达15项之多。
“脱贫攻坚战场既是扶贫干部的舞台,也是工作比武的擂台。”省委脱贫攻坚干部考察第59组组长谢君毅说,把好干部选出来,是考察组的职责,没有把好干部选出来,是对扶贫干部最大的伤害。多维度的考察,精准精细的工作方法,对扶贫干部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让吃苦者吃香。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常委、扶贫办主任李华林,从年担任县扶贫办主任以来,9年如一日,扎根脱贫攻坚一线,跑遍了全县个有贫困人口的村,被称为江华瑶族自治县贫困情况的“活地图”,探索出“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建基地,旅游产业谋全域”的扶贫模式。江华瑶族自治县不仅顺利脱贫摘帽,在-年脱贫攻坚考核中,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全国产业扶贫、互联网+社会扶贫观摩会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召开,向全国推介“江华经验”。国务院扶贫办(现为国家乡村振兴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江华瑶族自治县扶贫办“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李华林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至年期间,一大批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先后被提拔重用,全省扶贫系统干部共提拔余名、重用余名、晋升职级余名、表彰奖励1万余名。年全省通过脱贫攻坚干部考察调研,共推荐优秀扶贫干部名。其中,余名得到提拔重用或职级晋升,余名给予表彰奖励。
年5月3日,溆浦县普降暴雨,造成双井镇一山体滑坡,伍家湾村一村民的电动车行驶途中被困。双井镇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冒雨将车从泥泞中推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辜鹏博摄
传承精神
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认他做兄弟,走进他心里。花垣县十八洞村第一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龙秀林与村里“酒鬼”龙先兰的兄弟情已传为佳话。
龙先兰曾是村里有名的“酒鬼”、懒汉。龙秀林认他做兄弟,引导他学习养蜂技术,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如今,龙先兰成了十八洞村的养蜂大户、致富带头人。
脱贫攻坚是一场洗礼,改变了数百万人的命运;脱贫攻坚更像火热的熔炉,淬炼了扶贫干部作风。全省扶贫干部把贫困群众生活中的小事当作自己心心念念的大事,干群鱼水情更深。
安乡县大湖口镇安福村在发展“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项目时,一个“钱”字难倒了一村老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陈志刚将村里遇到的困难告诉妻子,提前支取了家里的20万元定期存款,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去年8月,安福村“阳光玫瑰”正式上市,总产量接近12.5万公斤,直接收益超万元。
年4月26日,泸溪县武溪镇红岩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与村民通过手机里的规划图谋划村寨发展。近年,省民政厅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改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发展基础。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李健摄
脐橙是新宁县的重要扶贫产业。去年,受疫情影响,春节前后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的脐橙不同程度滞销。“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下单请扫码。”从去年2月15日起,新宁县扶贫办主任杨小明便当起了“微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