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造福彝乡百姓记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

(原标题)倾力造福彝乡百姓

——记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党委书记王政

本报记者唐云

王政,现任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党委书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年来,这句话不仅深深印刻在王政的内心深处,更体现在他谋划落实的每一件事情上。作为民族地区的一名乡党委书记,他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和党务工作者职责,用实际行动带领彝乡群众过上了好日子。他先后荣获“云南省扶贫先进工作者”“曲靖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扶贫先进工作者”“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年“七一”前夕,他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缺什么就“补”什么

年12月,王政担任旧屋基彝族乡党委书记。旧屋基彝族乡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仅有耕地亩,80%以上是陡坡地,石漠化非常严重,交通条件落后,95%的群众吃水靠水窖积蓄雨水……刚到旧屋基彝族乡的王政看着这片土地,深感工作压力与自己肩上的责任。

“要致富,先修路”,他决定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干起。针对全乡没有通柏油路的实际,他争取项目资金万元,实施板桥至旧屋基线道路提质改造,建成通乡柏油路。投资万元,打通连接贵州的便捷出省通道——猴谷公路。经过不懈努力,全乡实现了通乡、通行政村、通自然村道路和村内道路、入户道路、农户庭院%硬化。

“九分石头一分土,土如珍珠水如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没有水源点,吃水难是当地百姓世世代代的心头之痛。王政下定决心,要让彝乡群众喝上自来水。可是地域海拔高,没有水源点,怎么办?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多方协调,争取到项目资金余万元,实施光伏提水项目,建设覆盖全乡的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彻底解决当地群众靠天吃水的困境。

那色家园、白石岩易地扶贫搬迁,集镇污水处理项目,“户保洁、村收集、乡清运处理”垃圾清运模式,农户住房修缮……一项项民生项目的实施,一个个惠民政策的落地,改变了彝乡面貌。

石头缝里“淘”产业

疏通了基础设施的“肠梗阻”后,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又摆在了王政面前。围绕旧屋基彝族乡峰林成海、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实际,王政提出“打造摄影绘画走廊,康体健身天堂”的发展思路,发动群众就地取材发展乡村旅游。

他积极对接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企业投资开发“那色峰海”景区;争取民族特色乡等项目,对景区周边区域大补董村等村庄实施提质改造,形成风貌独特的彝家新村;挖掘本地彝族传统文化,先后整理推出《把式舞》《那色美》等歌舞。那色峰海入编《国家地理杂志》《世界旅游之最》《东方风情》等刊物,入选“全国百佳避暑名山”并排名第13位,那色峰海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让彝乡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要带动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乡村旅游产业还需要多点开花、多面支撑。为此,王政带领乡党政班子统筹谋划,分类施策。他经常深入村寨召开院坝会,与群众共商发展路子,最终确定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周末经济,先后举办了记住乡愁的“栽秧节”、挖掘民族特色的“窝婆麦节”等。流转土地种植野山桃亩和生态有机稻亩,脐橙种植、中蜂养殖、林下鸡养殖……全乡产业发展立体推开。“坡地桃,林下鸡,灌木丛中百花蜜;三叶青,吴茱萸,南瓜脐橙生态米;观峰海,嬉野猴,那色美景尽情游”,一句顺口溜,生动概括了彝乡产业发展景象。

干事还要“求”人

作为党务工作者,王政深知“领头雁”的重要性,发展离不开人,选好带头人是发展产业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但是,当地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务工,加之本地优秀人才外流,没有人选成了他心里时常牵挂的事。

正当苦恼没有合适人选时,上级传来了好消息,省委组织部出台了“农村优秀人才回引”政策。王政抓住这一机遇,“三顾茅庐”邀请在昆经商的党员陈小文回村任职。经多次努力,陈小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回乡创业并成立了公司,经营“手搓煳辣椒面”等产品,公司带动本村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年1月,陈小文被选举为小新寨村党总支副书记。像陈小文一样,通过王政做工作回村任职的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乡村教师、大学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在旧屋基彝族乡各村各寨发挥着自己的特长,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有了可靠的“领头雁”和干部队伍,王政带领大家甩开膀子干了起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爱心超市”、带头捐款捐物解决贫困学生就学难问题……通过不懈努力,彝乡面貌焕然一新,五年来,全乡实现了无违法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无安全事故、无邪教活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王政的带领及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旧屋基彝族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云南省卫生乡”“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曲靖市基层党建示范乡”等称号。

(图片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