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的Explorer探险家系列以耐操实用性著称,年由于有一支全员配备劳力士OysterPerpetual手表的英国探险队成功登上圣母峰,启发劳力士在同年打造出面盘印有”EXPLORER”的首款Explorer手表,用意就是提供给这些在极端环境与气候中冒险犯难的探险家们使用,Explorer的设计以容易阅读为主旨,凭心而论手表外观不算很显眼,但就是靠着中规中矩、实戴又好戴的风格获得市场青睐。到了年代,劳力士再接再厉发表ExplorerII,它与一代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多了日夜显示功能(后来随着机芯更替延伸出两地时间功能),表径也相对更大一些,以更强烈的运动风格和进阶的实用显时功能受到喜爱在户外探险人士的青睐。
年探一和探二不约而同迈入改朝换代的阶段,其中探一阔别十年后再度将表径改回系列传统的36mm,倒是探二主要改变集中在机芯的升级,外观的变化相对轻微,如此一来这也让市场在锁定探险家系列时有了更显而易见的烦恼,那就是究竟要选36mm的探一还是42mm的探二呢?
OysterPerpetualExplorer
探一曾经在年小改款过一次,因此年相隔不过五年劳力士就推出全新款式令人有点意外,而品牌也在舍弃Explorer沿用十年左右时间的39mm尺寸后,全面告别了这个有点像是旧时代味道的尺寸。想当初Explorer改成39mm时正是表坛盛行大表径风潮的时候,当时系列本来的36mm的确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在事过境迁后的今日,市场已经不再一味偏好大尺寸,而是更强调适中尺寸,或许这也让劳力士意识到当初为了配合市场需求调整Explorer表径的设定也该重新做出调整,造就年改回36mm的新局面。
▲除了不锈钢表壳,年Explorer打破传统印象增加了半金表壳的。
过去Explorer都是不锈钢表壳,但年新款除了钢壳的之外,劳力士还新增了一款半金表壳的,类似的情况让人想到年时,Sea-Dweller海使家族也出现首款半金表壳的,虽说K金和系列原本制作给探险家们上山下海的初衷有点不同,但毕竟手表的佩戴者随着时代演变也有本质上的不同,现在不少人佩戴手表比较像是身上的配件,而既然水鬼、Daytona等系列早就衍生出贵金属版本,那么Explorer系列出个半金款想想好像也不为过,对于喜欢运动风格但是佩戴手表目的并非戴去户外冒险的人而言,半金表壳自然有它的市场存在,这也让原本只有一种款式的Explorer系列多了更多选择,而且既不只是面盘颜色换一换,或是一下从不锈钢表壳跳到K金表壳把入手门槛瞬间拉高,多出半金表壳俨然是增添Explorer系列丰富性的最佳选择。
▲Explorer3、6、9点方向的阿拉伯数字时标具有夜光效果,这点从年改款后便延续至年新款身上,而它的Chromalight物料也从绿色变为蓝色。
Explorer的面盘设计并不花俏,从年原版开始就是黑面搭配白色时标,这个特征一路延续至今,而表款有个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12点方向时标是倒三角形,3、6、9点方向是阿拉伯数字时标,至于其他部分则又是棒状时标,因此这3、6、9点的设计就塑造出Explorer的辨识度,再搭配个劳力士手表常用的宾士针,说它平凡嘛好像有一点,但只要提到探一,你脑海中就是能马上浮现它面盘的经典样式,只能说品牌的设计功力的确高明。Explorer的时标发展到现在愈变愈粗,阿拉伯数字方面的样式也跟原版也所差别,不过劳力士的设计前提一样是为了能够一目了然的读时,这种探险家精神倒是始终如一。
▲与新一代黑水鬼搭载相同的机芯机芯,动力储存从原本不满50小时一举提升至70小时。
上一代Explorer搭载的是机芯,这枚机芯比较让人感到不满意的地方大概就是动力储存只有48小时,不过年新登场的Explorer机芯已经从换装为年黑水鬼所搭载的机芯,新机芯具有劳力士最新的制表技术精华,蕴含多项专利,强调在精准度、动力储存、抗磁避震等效果方面都有更上层楼的水准,不过对佩戴者而言,较有感的大概还是机芯动力储存提升至70小时这点,而这将近三日链的水准也成为当前劳力士手表的一种最新主流规格。
OysterPerpetualExplorerⅡ
年是ExplorerⅡ问世的50周年,所以劳力士不意外地打造出最新第五代的ExplorerII,不过相较于劳力士在WW表展前大家纷纷猜测探二可能会导入Cerachrom陶瓷圈、改换绿色GMT指针抑或新增配置Oysterflex橡胶表带等各种奇想,最终品牌推出的新款成果让人又从兴奋期待归于平静,因为以上这些可能会让手表有全新风貌的细节调整几乎都没有成真,无论尺寸、外型设计等层面,与上一代的简直像是同个模子印出来般相似,这也再次突显品牌就是有办法以不变应万变的产品魅力。
▲大橙针是初代探二便建立起的主要特征,中间历经二代~三代一度舍弃橘色GMT指针设计,到年第四代才重新找回这项特色,而大橙针也同样在第五代身上可以找到。
第五代再度延续初代备受喜爱的大橙针设计,但其实在「复辟」大橙针之前,探二也曾经历过一段风格调整期,包括第二代与第三代都改成金属三角形红色指针,直到才再度找回初代的经典大橙针设计。第五代忠于前代的作法,一样推出黑、白两种面盘,也尽量将前一代面盘的每一细节完整移植表款中,除了前述的24小时经典大橙针之外,它的面盘设计则是延续第二代的风格至今,经过犹如集大成式的风格汇整后,如今最新款的不再添加其他明显的改变,为的就是保持系列走过半世纪的设计精髓,以最精炼的样貌持续提供给今日手表市场与买家。
▲黑面的将时、分指针以及大橙针根部的黑色「悬浮」设计改掉,让指针保留单一的银白色和橘色,好处是强化易读性,但多少也让人觉得经典设计不复见。
初代、二代,以及三代皆为40mm,到了第四代其机芯内部的日期转盘向外扩展所致,所以从这代起ExplorerII系列便稍微加大了2mm,到第五代则维持不变。如果将前两代和五代的表壳两相比较,除了造型上几乎可说是完美移植了原有设计之外,其中亦有些许改变之处,譬如表耳和表冠的护肩处皆有加厚和加宽,佩戴起来更能贴合手腕;而表圈也从三代的可旋转表圈变成如今不可转的固定表圈。至于前面提到虽然没有增加什么大破大立的改动,但是还是有一些可能会令系列的死忠表迷感到惊讶的微调,这部分与黑面的特别有关,原本黑面大橙针在指针根部接近轴心的地方都有部分涂黑(白面款则是时、分针都是黑色外框、大橙针也是整根针几乎都是橘色),这让指针在黑色面盘上看起来会有一种悬浮在上头的效果,这是源自初代的经典设计,然而到了年的,黑面款如今不再延续这个传统设计,而是让时、分针和GMT针都分别是整枚银白色或橘色,推测劳力士的目的是要让手表视读性提高,但对表迷而言却可能是一种失去历史韵味的可惜之处。
▲型机芯针对擒纵系统、轮系以及发条盒等各部位零件一一加以优化,除了提升机芯的品质之外,就连动力储存空间也有了大幅扩充。
探二与探一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多了两地时间功能,而劳力士旗下本来就有同功能类型的GMT-MasterII已经在年改采机芯,因此探二也就无缝接轨从GMT-MasterII接收带有两地时间功能的32系机芯,这系列机芯的特色大至与前述探一改换的机芯相同,所差者就是机芯具有较复杂的两地时间功能,换句话说,这枚机芯的品质理论上更进步、走时提升至70小时也更长久,加上通过劳力士自家的顶级天文台认证,代表手表的走时精准度控制在每日±2秒的水准,这些看不见的进化之处比起手表外观几乎没什么大变动可能还更深刻,甚至对于某些钟表爱好者来说,改换劳力士新生代机芯才是影响他们入手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