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过年,在南方总是有非常喜庆红火的插花。相比之下,北方似乎不太盛兴插花。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
从历史史料来看,一般定都在哪里,哪里的插花就是最热闹的。南宋插花,属杭州最盛;到明清时期,每逢过年,就属北京地区插花最繁盛。
■花材:贴梗海棠、山茶花、南天竹、水仙
瓶花插贮:徐文治
“岁朝图”作为清代宫廷年节的重要绘画题材,不仅宫廷画师们要按时呈交“年例画”,擅长绘画的皇亲、大臣也常常以绘画的形式向皇帝恭贺新春。据统计乾隆皇帝画的《岁朝清供图》有三十多幅,时令花卉、珍果嘉实、古玩节物皆可入画,传达出吉祥寓意与文化内涵。
讲到过年插花,一定要谈温室技术。咱们中国的温室技术在汉代的时候就很发达,等到清代的时候技术就更好了。春节能够在南方开的花,在北方开不了。这种冬天反季节、用温室技术培育出来的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唐花”也叫“塘花”。
历史上催花成熟的方式,就是挖一方土坑,在里面浇上硫黄和马粪,给花加温加湿,让花能反季节盛开。我们在古诗词中看到的唐花,其实就是指冬天反季节的花。
《金鳌退食笔记》记载了清代宫廷的花卉培育技术,通过温室技术,本该在谷雨前后才能看到的牡丹农历十月份就进御了。牡丹加上催开的玉兰、海棠,插成一瓶,“玉堂富贵”,以贺佳节。
岁朝插花最讲究美好的祝愿,谐音彩头常见,有点像是我们今天讲的谐音梗。
岁朝清供的谐音梗起源于明代。明宪宗《岁朝佳兆图》题款:“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图绘钟馗手持如意,随行小鬼双手托置放有柏枝与柿子的硃盘,取谐音"百事如意"。钟馗面前有蝙蝠,寓意“福在眼前”,所以整幅画的寓意就是“百事如意,福在眼前”。
这个讨口彩发展到清代,经过康熙、雍正时期的社会繁荣,到乾隆年间,富丽堂皇又谐音吉利的《岁朝图》发展到了顶峰。
当然了,今天我们再去做岁朝插花,花材早已不是问题,技术和运输早解决了。主要是看大家怎么去搭配花材,能有一个好口彩。像今天,万年长春、青春常驻、多吃不胖这些比较符合现代人的语言、谐音梗放在里面,这也是仪式感。
讲到过年的仪式感。仪式感是什么?从前,讲过年祭祖,喝屠苏酒,喝椒酒,辟邪祈福;磕头拜年,发拜年红包,是讨个好彩头。但现在年轻人已经很反感这种磕头跪拜了。
我感觉仪式感是要与时代同步往前走,那不妨一家人一起来插花。
大年初一早晨起来带领小朋友一起选花材,搭配插制。
柏有长寿之意、竹子鞭炮寓意竹报平安,北方插芝麻杆,寓意节节高,插稻禾谷穗,寓意嘉禾丰瑞,放置百合、柿子、如意,寓意柏柿如意,放置盆石水仙,寓意群仙介寿。
梅花、腊梅、山茶、南天竹、松枝、万年青等时令花材,桃花、海棠、兰花、牡丹等唐花,富贵吉祥,红红火火,代表我们一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四季如春。
一家人一起把花插好,摆放到适当的空间,这就是仪式感。
■左上:雪柳、冬青、尤加利叶、腊梅、油菜花、南天竹、贴梗海棠、洋牡丹,水仙
右上:贴梗海棠、洋牡丹
左下:贴梗海棠、山茶花
右下:南天竹、雪柳、水仙
瓶花插贮:徐文治
尽管这几年,随着商业的推动,大家也会在过年的时候去花卉市场买一包年宵花或者小盆景,但是比起买买买,亲自动手岁朝插花更真实,更细腻,更有审美意趣。同时这也是见证传统中国美学在当代生活中的复兴——这,是更大的仪式。
传统节日插花,大多都有祈福讨彩的意愿,在早期的花鸟画中也有这样的传统,例如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的《玉堂富贵图》,便将牡丹、玉兰、海棠相配,隐含“玉堂富贵”的祝愿。明宪宗《岁朝佳兆图》的谐音寓意更为直白,开创了后来岁朝清供插花的先河。
“暮冬岁首百花凋,岁朝清供淡香飘”,其中“岁朝”,指的便是正月初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成为岁朝最为特出的文化传统。
新春将至,从花市买回的鲜花,稍加收拾,便能成为兼具美感与寓意的节日插花,不仅传达着花开富贵的好彩头,也会为冬尽春归增添几分明亮的生机。
Step1:花材
无论是摆放在居室,还是装点餐桌,春节插花的花材,可以选择一些明亮欢快的颜色,含有新年祝福寓意的材料,要能烘托出新春吉庆的气氛。
春节插花要选用当季的花材,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梅花、桃花、蝴蝶兰、北美冬青、红掌、富贵竹、百代果等受当代人青好的年宵花材。如果是第一次插花的人,可以预先收集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插花作品,照着作品中的花材去采购,模仿插制,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Step2:手法
明代的瓶花研究者总结了中国传统插花的审美标准,今天看来,还是我们学习插花的重要理论依据:插花的标准应是“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袁宏道则则主张“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两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简单来说就是尽量还原植物本身的生长姿态,把植物在大自然中生长的姿态插出来了,自然就有了灵动之气。
如果还能考虑到枝材之间的搭配,有疏有密,富于节奏感,意境之美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在家练习岁朝插花时,可以借鉴《岁朝图》的构图和花材搭配,用绘画成熟的构图模式来练习,体会其中的虚实揖让,空间分割,也就能慢慢理解中国瓶花中所蕴含的尊重植物,相互生发,惜春护花之意,也才能真正的去观察手中的花材,把它插出符合中国人审美的插花作品。
Step3:养护
中国瓶花区别于其他插花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惜花护花,所以养护是插花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从买花、插花到后续的赏花阶段都有养护的讲究,只有用心养护,花、叶、枝才能以最美的姿态回报你的用心。
市场买回来的花要放到深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后再整理插制,花材的枝叶尽量要垂直泡在水中,花头不可浸水。
木本枝材在插花时可以将底部剪十字口,草本花材则剪成斜面,以增加花材的吸水面积。
插好的作品两天要换一次水,花瓶中的水要加满。冬天室内空气干燥,蒸发迅速,更要时刻注意补给花瓶中的水分。也可以在花瓶中加入少量的可利鲜等保鲜营养剂,为花材补充养分和杀菌。
一提到餐桌摆放(TABLESETTING),大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西式的餐桌,觉得这是「西方专属」。这里面存在一个表达上的误区。
单从“餐桌”而言,它确实是西方的专属。从古书记载唐后才开始共餐,之前都是以一人一小桌的餐桌形式。然而当语境变成餐桌装饰时,西方确实在餐桌布置上费尽心思。
我阅读明朝袁宏道的《瓶史》,发现距我们现在多年前生活的人,就开始从花的角度讲整个环境布置、餐桌的礼仪和整个仪式感的部分。
思考花、瓶器,要怎么放,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还规定了喝酒、吃饭的仪轨,不能太大声,这样花朵会不开心,我在瓶史中看见一个完整的活动设计现场。
这恰恰证明我们的祖先是非常讲究餐桌环境的布置和仪式,只因为特殊的历史环境变迁,我们新一代的中国人忘记了,以至于现在我们看到西方的这些餐桌设计的时候,才会觉得这是他们的专属。
餐桌装饰不仅是表现今日用餐的主题,也是权力的象征。主人座位,每一宾客的座次与用餐的发言顺序,用餐礼仪,今日的餐单与用餐的整体环境、音乐,透过餐桌进行一场权力的角逐战场。
今天,我们单纯讲餐桌摆放,餐桌的装饰,本质上探讨的是”如何将美在餐桌呈现”。春节将至如何布置一个中国年味的餐桌?要做一个新年餐桌的装饰,餐桌本身不论是中西式,都一样可以做到年味十足。
首先餐桌是圆形或是长桌的装饰手法是不同的,圆桌的视觉焦点在圆形的中央,而长桌在桌子的中央长条区域。
用餐的方式,要看分餐还是共餐,分餐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装饰,而共餐的装饰区域就会变小,因为要留出更多的空间来摆盘。如果是中式传统的圆桌共餐方式,也可以在客厅或是玄关桌上营造一个年味的餐桌装饰来替代正式用餐的餐桌。
接着我们谈到餐桌本身,首先不能放假的东西上去,例如假花、假水果等。其次,就是有一张适合的年味的桌布,用它的色彩作为视觉焦点。一张圆桌在它的中心视觉焦点上,放一点花或是带着年味的装饰,例如利用一张虎年的剪纸变成你的餐垫,也是很有趣。
餐桌上摆放果盘,是传统过年的配置,我推荐大家用大大小小不同的蒸笼代替,可以放几个金橘,放一点小苹果,象征吉利平安,也可以在里面放上甜糖、花生,一点瓜子。
或者再讲究一点,放上咱们传统的桂圆、花生、红枣、莲子,讨个早生贵子的彩头,放点五谷杂粮寓意着五谷丰登,然后一个剪纸,或是春福春联贴在蒸笼盖上,象徵蒸蒸日上,带来寓意吉祥的祝福。
中国年的餐桌装饰是最有趣、最丰富、最多彩也最多样。如何以美来串连传统过年与现代忙碌的生活方式,再以仪式感连贯我们从小到大的过年方式。仪式感就是讲细节的积累、专注,而且必须日日去践行,最后让所谓它沉淀成一种习惯,活出生活美学。
仪式感非常重要,它是美的化身。每个人在每时每刻都可以营造出属于自己的仪式感。如果你没有把真正仪式感的意义放进你的脑海里头去,把你的思考、感受和意志联结在一块的话,用意识将生活习惯带入不同的思维,慢慢的让仪式感成为血液的一部分。
为什么我们现代人都觉得过年什么都很无趣?因为我们没有在意识里去创造一个过年的世界。其实就算是一个人的新年,也可以在家里头布置一个不一样的餐桌,好好打扮一下再吃饭。仪式感是整体的,不只是一件事情,能够天天把手、心、脑联结来好好吃饭,好好说话,好好做事,好好睡觉,就是仪式感。
节气把我们与四季联结在一起过仪式感,新年既是除旧布新,也是发出新希望的开始,它还代表着一个时间的节点。
在冬季节里,植物冬藏的准备是为了春来的升发。我们人类也是一样,年节在寒冬中进行,意味着过年的除旧布新用新的行动力来准备来年的耕耘,而过年的餐桌是我们对自己也对家人朋友的祝福与希望的期许,就像我们周身的小宇宙会跟着宇宙的大世界,斗转星移。
春来夏往,秋收冬藏,这不就是仪式感吗?对每个人来说,年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一年。因为我们已经“收敛”好久了,疫情也让我们每个人都冬藏着,借由虎年新年,让我们开始龙腾虎跃。
我爱虎年,我觉得老虎无论处在何种境域,都能保持自身的威风和尊严。年的主题以「虎虎生风」送给每个人光明、光耀、充满朝气的一年。
如果说团圆饭是春节的重头戏,那么餐桌布置则是很多人都会忽视的用餐仪式感。
其实餐桌布置算是近十年来才慢慢在大众生活中普及的一个概念,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与西方循序渐进的用餐方式不同,我国年节餐桌讲究一个热闹丰盛,主菜与配菜通常同时上场,放眼望去餐桌上几乎没有太多空间可以用来发挥装饰。
随着生活美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餐桌本身,在餐具的选购与搭配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春节期间一张精心布置过的餐桌,不仅仅可以点亮整个餐饮空间,也可以为用餐过程增添视觉享受,事半功倍。
Step1:餐桌基调
餐桌的主体颜色的选择,决定着餐具、桌布等大色块装饰的搭配,也奠定着餐桌的基调。在主色调中,红色一直都是年味的代表,年夜饭的餐桌上,红色元素也必不可少,可以算是年节餐桌布置最稳妥的选择。
同时,餐桌的基调也应与家装风格相呼应,如果家中的颜色已经过于丰富,大面积的红色可能会增加视觉的膨胀感,又或者整体风格走的是极简路线,红色难免显得过于跳脱。这时不妨考虑其他暖色系的搭配,像是橙色、棕色、卡其色、香槟色等,都是既能营造氛围又有温度的选择,足以让人以满满的状态迎接春的到来。
Step2:餐具食器
相得益彰的餐具和食器搭配,既要注重实用性与便利性,也要为用餐体验增加些许趣味。年夜饭家人亲友围坐一桌,共同分享眼前的美食,过于复杂繁冗的餐具组合并不适用于这个场景。因此在餐具的组合上,每位客人保留碗盘酒杯各一、筷子勺子各一便已足够,最多再加上一副公筷。
至于风格的选择要足够讨巧,走中式路线的不妨考虑青花瓷或骨瓷的搭配,走温馨风格的则可以选用木质餐具。如果家装风格偏简约现代,甚至可以直接用高颜值铸铁或搪瓷烹饪容器直接上桌,不仅方便,能将食物热气腾腾的观感带到大家面前。
Step3:桌面装饰
餐桌上搭配的桌旗、餐垫、鲜花等装饰元素,则能够以对比色或互补色的形式作为点缀,让节日餐桌的色彩先丰富视觉感受。
餐桌上的鲜花以年节当季的花卉为主,花的高度勿高遮挡视线,也不能太大影响菜品的摆放呈现,除了可以放在小而矮的花器中,也可以做成迷你花束摆放在餐盘或是餐巾之上。如果不用鲜花,兰花或是新鲜的瓜果也是好选择,像是金桔、柿子等漂亮颜色及带有叶面的鲜果都能作为美丽的餐桌装饰。
除此之外,撞色或类比色的桌旗或者餐垫,可以增加餐桌的层次感,例如红色桌布搭配橘色,桃红色桌旗。另外点上蜡烛加上好香,一场色香味俱全的年节餐桌,让自己也让家人一整年回味无穷。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即使因为各种情况,在其他节日不能回家的中国人,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在春节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因为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面,对家庭的守护和珍惜是最重要的价值,所以能够给整个家庭带来喜悦和幸福感的家居陈设,是中国人在过春节时会投入很多精力和财力的地方。
例如,中国过去讲究农历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八把面发,除夕夜贴门神、贴春联……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一天要做什么,都有说法。它看起来是一种节日准备工作日志,其实是人们在准备一场庆典,庆祝合家团聚的生活理想得以实现。
在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社会,家庭价值是最重要的人文价值,因为它是人生存在的基础,所以守护家庭价值就是在守护人们生存的根基,而春节的合家团聚就是在表达守护这种价值的一种信念。
中国人对食物的热情在世界上数一数二,春节更是一年中食物准备最丰盛的节日。不同地区对于节日食物都有讲究,比如说北方初一、初五要吃饺子,十五要吃元宵;南方除夕夜要吃全家福什锦火锅,火锅里要放元宝形的蛋饺,初一早晨要吃年糕,十五要吃汤圆……这些食物的命名和造型都寄托着中国人关于生活的理想,比如汤圆代表团圆,年糕代表年年高,全家福代表着富贵吉祥、丰衣足食等等。
家居陈设这方面,有读书人的家庭会有岁朝清供这样的一种陈设,在厅堂里会摆放一些象征吉祥寓意的应景植物或陈设品。比如,会插上木质的或者玉质的灵芝代表长寿,摆放如意代表万事如意。
无论贫富,很多家庭会用一些寓意吉祥的植物装点节日中的家居。例如,春节期间摆上挂满金桔的果树代表吉祥如意,富贵竹代表富贵,万年青代表家运长久。
红色是中国人认为的节庆的吉祥颜色,其喜庆感是被我们的文化赋予的。
中国人对于红色所代表的太阳与火有特别深厚的情感,因为农耕文明要看天吃饭,天朗地清风调雨顺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而火的出现决定了人开始吃熟食,火的文明意味着我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改变,意味着人可以摆脱自然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火的红色象征着生活的资源和能量,也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安全。
红色会出现在中国人家居中的很多地方,更是节日主打色,除了春联、窗花、灯饰、布艺、餐具等,食物的制作也会特意添加红色作为装点。面食使用红枣之类,或给食物上色以使上桌时有喜庆感,让人觉得生活有一种红红火火的能量。
这些作为中国人家居文化中的经典符号,在今天可以有很现代的表达方式。你可以用红色作为现当代艺术品的基础颜色,既传承了这种色彩的文化,延续了对于火的能量的敬畏和守护,也能契合当下的生活氛围。
中国传统的图案都是非常接近自然存在的,年画剪纸中的植物和动物会很具象。在一个与自然共生的时代,人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几乎是零距离的,但现在的大都市已经远离了自然环境,可能见到这些形象也不见得会有一种亲近感,所以现代人不见得愿意沿袭这种图案,而且可能会觉得这些具有乡土气息的图案和现代家居很难在美学上整合。
其实,我们可以将这些造型进行一种更现代艺术的提炼,让它的符号感更符合当代美学标准。
像岁朝清供这种非常富有中国文人趣味的家居陈设,在今天其实可以用一些现当代的装置艺术品来替代。比如说,过去的插花选择花材会用有吉祥寓意的花,取谐音梗来做插花设计,寄托着人们对于吉祥如意、富贵平安的生活理想。
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获取花材,关于花语的解读比之前丰富数十倍,那么我们也可以用谐音梗的手段,选取花材来创作新的节日花语。
在春节这种极具仪式感的时节,其实是一个可以大胆创新的时节,平时有些创意很难日常化,但在特殊的节庆里面,我们可以出圈去创作,来强化节日的特殊性。
喜庆的春联,倒挂的福字,大红的灯笼和中国结……当传统的年俗装饰开始布满大街小巷,预示着年味又浓了几分,又一年春节也即将来到。
新年除旧岁,打扫与重新布置家具成为年前的重头戏,“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意喻着“除陈布新”,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到了今天,这一传统依旧在延续。
春节期间家具的布置,需要考虑春节期间的社交需求。比如,重新整理客厅中沙发、茶几、边桌及电视柜的摆放时,要为人们的活动和交流预留空间,可以以茶几为中心,呈L形或三角形布局,既不能太局促显得压抑,也不能太分散不便于交流。同时,也要最大程度让出光源,尽量不要使书柜等高物遮挡阳光。
在节前,也可以添置几件富有年节氛围的家具或者采购一些春节的家中装饰品,迎合新春主题,让空间呈现出焕然一新的观感,使整体家居装饰效果更加出彩。
抱枕地毯
抱枕和地毯可以说是家庭快速变装小道具。
如果家中的沙发、扶手椅都属于灰蓝黑色系,那么就可以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抱枕作为点缀,加入几个明亮的小色块,视觉上会立刻变得鲜活。
同样的,当家中的主要家具都已经是浓重暖色的前提下,则可以用一块浅米色或者浅灰色的淡色系地毯,平衡空间的色彩。
灯光照明
新年的家,一定要有光。
在家装布置过程中,灯光的作用往往会被忽视。首先,暖色系的灯光可以使整体空间显得更为温馨,尤其在冬季也会使居室看起来更加温暖。主光源之外,人们还可以在餐桌、客厅等社交比较密集的空间增加光源(如台灯、地灯、手提灯),哪里需要哪里搬。
床品窗帘
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哪怕不购买家具,也可以通过纺织物的改变最大程度地颠覆居室的基调。
比如更换卧室的床品时,可以选择淡红色、鹅黄色或者绒布材质的床品,营造温暖的氛围感。在选择窗帘时,悬挂色调偏向橙色、暗红色、粉色等暖色调,再搭配一层轻纱。一来视觉上让人感到温馨,二来日光充足时也能同时保证隐私和光照。
饰品挂画
相较于家具,饰品和挂画大概是最方便升级,也最容易就能达到整体提升家居氛围的软装部分。
在购买装饰时,重点就是保持环境色的干净,如果空间杂乱抑或是你决定让新年的家红红火火,在饰品挂画的选择上就不要增添更多的暖色。
如果你家以米白色调为主,可以考虑选择偏冷色或是加入蓝调的红色装饰画,既热闹又脱俗,与偏现代的装修风格也并无冲突。
如果说春节吃什么,那必须是饺子。
不过在我小时候,每到过年,我爸爸就会将红薯反反复复熬煮成糖浆,簸箕上撒一层炒面防止黏底儿,把浓稠的糖浆浇在簸箕上,晾凉,做成红薯糖。
红薯糖的吃法有很多种,一种是把糖掰成块儿放碗里,隔水融化,待糖软下来后将筷子插进糖里不停地搅,卷出来像棒棒糖一样,还能拉出很长的丝。
还有一种吃法是将花生、芝麻剥好、炒香,加桂花、青红丝一起铺在桌上,把熬化的糖稀浇在上面,等它冷却,切片。不怕麻烦的,还能用红薯糖做酥糖,将炒面薄薄地铺一层在板上,浇上红薯糖,待稍冷却卷起,一边卷一撒豆粉,最后切成花卷状。冷却后酥糖变脆,咬一口天崩地裂。
这种简单的零食陪我度过很多个天寒地冻的新年。
后来,我们拍摄《舌尖上的新年》,走了全国很多地方,最后在河北大名县居然找到了这种糖。时间过去了几十年,还有人在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红薯糖,我尝了尝,味道还不错。
现在,我们全家都住在北京的不同角落,兄妹三人工作都忙,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已经是很多年没有吃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圆饭了,所以小时候那一个个寒冷冬夜里,外面噼噼啪啪的鞭炮,屋内一家五口人围坐在一起团年守夜的场面,只能留在记忆深处了。
其实美食真是一个特殊行业,外表光鲜,实际上甘苦自知。在忙碌的时候,三四天吃不上一顿正经饭的情况不在少数。
不过三年前的春节,那时还没有疫情,我和摄制组在安徽拍摄火腿,碰巧我的好朋友叶静也在,她邀请我和摄制组在大年三十晚上去她家里吃年夜饭。
谁会在大年三十不和家人一起团圆过年,反而跑来招待一群陌生的客人呢?只有好朋友才会这样做了。因此能接到这样的邀请,我们是非常感动的。
记得那天晚上,饭菜非常丰盛,叶静还从北京背了一只内蒙古的羯羊,也就是阉割后生长期超过两年的羊,只加盐,炖了一天。我们的摄影师是呼伦贝尔人,刚喝了一口羊汤就直呼“到家了”。那顿团圆饭让我一直很难忘。
新年和美食,一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一为中国人最重要的非精神追求,原本存在于两个维度。然而,人们在面对和享受它们时的心理却是很相似的,都是等着盼着,越来越近了,在手忙脚乱中欢喜甜蜜,怀抱一意的虔诚,最终换得满堂心花怒放。
因此每到深冬,在中国的大地上,总会上演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对很多人来说,春运艰辛,回家波折,但艰辛波折之后,终会有那一份私人定制的热气腾腾在前方等待着你。
每个人心里的过年必选项都有所不同,但“过年吃顿好的”是我们生活的必选项,这一点几乎人人相同。
在中国的乡村里,人们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过年,而耗时耗力、大费周章地制作食物。
这些家常食物承载着中国人的许多家常情感,我们从中能看到中国人多样的生存样态,也能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体会最真挚、朴素的感情。这些村落依赖美食聚集起强大的情感力量,也是我眼里越来越珍贵的新年景象。
现在的年轻人有特别多可以出去庆祝的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元宵节,它们都是亲情和友情混杂的。但是在传统观念里,亲情是大于友情的,我还没听说过春节会呼朋唤友吃饭一起过的,那都是春节以后的事儿了。所以,如果能够在家陪陪家人,肯定是最珍贵的记忆。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虎虎生威,和家人在一起,吃点好的吧!
春节的团圆饭里蕴含着种种情谊,在大多数人童年的记忆里,除夕夜那一天总是家里最繁碌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忙着操劳年夜饭,从凉菜到主菜,从饺子到年糕,用一桌的鸡鸭鱼肉宣告着年年有余的美好。
因此,人们将大部分时间投身于厨房,筹备着一场场大宴,却也在不经意之间将厨房变成了一座孤岛,少了些许年节的快乐共享。这时,几款去掉了繁文缛节的“手指食物”(FingerFood),可以让人们直接上手,用边吃边聊边忙碌的方式,一同享受年节的时光,其乐融融。
因为中西方餐制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太多手指食物。在春节的诸多食物之中,点心可以算得上中国文化里经典的手指食物代表。周作人在《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里写过的北方的“官礼茶食”,还有南方的“嘉湖细点”,到今天都能在春节点心中见到一二。这个春节,在礼花绽放、亲友趣谈之间,我们不妨也提前准备几道点心小食,来表达我们对春节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来年的希望与祈盼。
做法
1.碗中加入牛奶、玉米油、红糖、鸡蛋,搅拌均匀;
2.加入过筛的糯米粉和泡打粉,搅拌至无干粉的细滑状态;
3.6寸模具中铺好油纸,将混合物倒入一半在模具中,撒上红糖和红枣粒,倒入剩下的混合物;
4.烤箱提前°预热,将模具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烘烤35分钟,烤好取出切块即可。
做法
1.黄油室温软化后加糖,用打蛋器打发至变白,加入蛋液搅打至蓬松;
2.筛入低筋粉,轻轻搅拌成面团,放入冰箱冷藏一小时;
3.拿出擀成面片,用牙签在其上扎孔,放入预热好的烤箱°烤10分钟;
4.将焦糖杏仁部分中除去杏仁的所有食材,倒入锅中小火煮至微微冒泡;
5.关火后加入杏仁片翻拌均匀,再开火煮一两分钟,平铺在饼皮上;
6.放入烤箱°烤20分钟,晾凉切块后即可享用。
做法
1.雪花梨去皮切小指宽的粗条,泡冰水备用;
2.山楂糕切成与梨同等大小;
3.在碗中加入梨、山楂糕、白糖与蜂蜜搅拌均匀;
4.最后撒上干桂花装饰,配牙签取食。
做法
1.玉米汆熟后捞出备用;
8.加入玉米淀粉、糯米粉、牛奶和鸡蛋,搅拌均匀;
9.平底锅刷油,转小火后,倒入玉米糊;
10.煎烙1分钟左右,用锅铲转动玉米饼边缘防止粘底;
11.2分钟后关火,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
我特别爱送礼物,也喜欢收礼物。因为拆礼物那一刻的开心很难被替代。我喜欢礼物从未知到打开的那种喜悦。
送礼物,其实很能体现你是否真的关心对方,是否真的默默留意对方到底喜欢什么。这些需要你是一个在生活中很用心的人。像那种把别人送自己的礼物再转送给其他人,这种就真不如不送。所以,理想的礼物,必定有敏锐的真心在其中。
不过,每个人送礼物的风格不同。像我先生,他送礼物就特别“摩羯座”,永远是“生产工具”风,不过胜在贴心实用。比如,看到我出门用的箱子坏了,过几天他肯定会送我一个。
但像我儿子,永远都是自己写首诗,再配上画送给我,蛮文艺风格的。我在自己的婚礼上,收到过朋友特地去国外定制的限量款;还有暄桐教室的同学,送我花了好几个月才亲手织完的披肩和围巾。这些,都让我觉得很快乐很温暖。人,都是用真心换真心的。
当然,物件之外,如何才能表达好我的心意,是我更在意的事情。
起先,送自己制作的礼物,纯粹是自己也享受这个过程。我觉得送礼物比收礼物还高兴,就像那句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像现在年关将至,我会给朋友送自己的手作腊肉。
在家做腊肉,从开始到完成,一般要两周。肉买回来洗净后,先要用五粮液把每块肉仔仔细细按摩到位,再码上炒好的盐和香料,每天翻两遍,腌制四天,最后在阳台上挂起来吹干,这期间的腊肉可近不得任何水。
记得有一天我在健身房锻炼,天突然下雨,好在我火急火燎赶回家,“解救”了挂在窗口的它们。腊肉风干之后还得熏,整个工序还挺复杂。最后腊肉可以吃了,一半留给自己,一半抽真空,写上个小字条,送给亲朋好友尝个鲜,郑重又欢喜。
除了腊肉,我还会送他们手写的春联。每年在写春联的时候,我也不都只写那种文绉绉的上下联。年是虎年,其实上网查一查,可以查到每个生肖都会有固定的好词句。虽然我们需要这种,不过它跟当下的生活多少还有点距离。
我一般更愿意把当下的喜悦写下来,比如写“吃不胖”“都开心”这种,不对仗不工整也无所谓,就感觉会亲近很多。
所以,这回我写的是勇气,佛经里有句话叫“勇猛精进,志愿不倦”,就是说我们的人生永远需要一种很热切的态度去投入,虎虎生风,很有生机的样子,其实这就是新年的机缘。
我其实一直觉得倒不是说因为是中国人,所以一定要过所谓“中国年”,为了仪式感而仪式感。
记得我儿子刚出生的那一年的新年,所有的家人都来了,人特别多,很热闹很高兴。那时候我就觉得,不论家人还是朋友,都是需要纽带连接和沟通的,需要一些仪式般的事件,才能把大家连接起来。
就像今年是暄桐教室十周年,因为有这个由头,大家才有机会把很多心意和感受表达出来。过年也一样。从小到大在我们的记忆里,过年的时候都要穿新衣服,要拜年走亲戚,各种吃喝玩耍和休养生息。这种休息与收获的方式,会给人一种万象更新的感觉。
在我们的传统中,新年是一个机会之门跟新的开启,就像小时候大家总会写的新年计划,尽管不见得都能做到,但这种想生活过得更好的志愿,会是很好的契机和发端。
最后,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勇猛精进,快乐舒展。
《礼记·曲礼上》讲“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从这句话而起,节庆赠礼也成为这个特殊节日里绵延了数千年的传统,以及社会共同遵守的礼仪规则。
《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了古代春节时人们相互赠送礼物以“敬祝一年中万事如意,百福骈降”的情景。
在西晋时,就有了“元日造五辛盘”的记载。
到了汉代,家家户户会在大年初一时用大蒜、小蒜、韭菜、云苔(油菜苗)、胡荽(香菜),制作“五辛盘”,作为伴手礼馈赠亲友。
唐宋时期,更是发展出了互赠“拜年帖”的传统及“馈岁”的风俗,不仅能看到“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等赠送新年贺卡的场景,也能看到路上往来的挑担者送酒肉“送年盘”,以表祝贺新春之意。
《二续金陵琐事》就记载过一则轶事:春节前夕的南京桥,来给兵马司送春节礼物的队伍聚集在衙门前,每人手捧食盒,竟使道路堵塞。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情更浓。又到一年新春时,人们总是会精心挑选喜庆礼物,通过拜年这一特殊方式,表达祝福、增进情谊。执是之故,不妨亲手制作几款春节伴手礼以表心意。
毕竟春节赠礼的真义不在于礼物的贵重,重要的是其中人情缔结、友好往来的美好。
1.将橙色、黄色、白色的丙烯颜料挤在红卡纸上一字排开;
2.用硬纸板刮开,自然晾干;
3.将卡纸折叠成信封状,有图案的一面朝外;
4.用毛笔或马克笔在另一面上写上新年祝福。
1.选用2张15cmx15cm的红色卡纸,对半裁开;
2.拿起其中一半的卡纸,百叶窗式反复折叠成一个有厚度的长条;
3.剪掉长条的一个角,并在外侧粘贴双面胶;
4.按同样的方法完成剩余三个,依次粘连,首尾相连。
1.%的大豆蜡放入锅中加热融化成水状;
2.冷却至60°时加入香氛精油与染料;
3.倒入准备好的耐热磨具中;
4.放置冷却至半凝固时加入适量干花和干燥橙子切片;
5.静置30分钟即可取出。
1.剪裁水滴形与叶形布料,缝合主体留口;
2.填充棉花放入薰衣草、玫瑰花、七里香各10g(或其他草药香草);
3.把柿蒂与主体缝合到一起,加牛皮线串联;
4.底部缝十字收尾。
文章来源:《时尚COSMO》2月刊
策划视觉:卞玉清
编辑:宫哲怡、王逸敏
文:张知依(徐文治、高意静、林曦、陈晓卿)、殷智贤(居)、林爱肉(花、摆、居、食、礼篇)
摄影:Ray(花)、陈辉州(摆、居、食、礼)
特别鸣谢:一分地会员服务中心、待人接物家具体验店、笨笨的瓷器
插画:舒宁兒(开篇)、王沫沫(食、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