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初中语文学过的课文,朱自清《背影》。老父亲蹒跚的背影是否还留在你脑海里?近年,是否玩过“我去买几个橘子”的梗?
原文如下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年10月,朱自清写下了这篇质朴感人的叙事抒情散文,记叙了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挚感情。
现在读来满是酸楚和苦涩。橘子,剥来时,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待褪去果皮,又展露出颗颗饱满的果肉。
父爱便如那橘子,年少时并不懂得他的雄伟,后知后觉才明白无言亲情的温暖、甜蜜。吃橘子便像重温父爱,剥开外表,方才知内心本质。
赣南脐橙有父爱般清甜。
小时候,我们总是淘气地缠着爸爸,不愿意让他上班,央求他留下来陪我们玩。
从什么时候起,不再想和爸爸在一起,他变得无趣唠叨、处处制约你、束缚你,我们迫不及待地想逃离家,去更远的城市。
大学期间,大概是我们成年后最后一段与父母亲密依赖的时间。你还会经常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因为你要给他们要生活费。
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你经济独立,可以单独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再是遇到困难就想往爸爸妈妈怀里钻的小孩子。
此后的人生,你不再是爸爸妈妈的小棉袄,你会慢慢远离。你工作繁重、时间紧张,渐渐的你不再经常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你一心在外打拼,偶一回头,可能那老父亲已经满脸皱纹、满头白发,垂垂老矣。
对于长大后长期在外工作的我们来说,有多久没给家里打过电话?是否忘记了对父母应该有最深的牵挂与最彻底的感恩之心?我们是否一次又一次的心存侥幸,认为父母还很健康,对他们的孝顺不用太着急?
然而,即使我们怀着一颗孝顺的心,想着等自己发达了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但是我们的父母会在原地等我们吗?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的同时,父母也在一天天地老去,等我们有足够的财富去孝顺父母的时候,可能我们已经没有机会了。
我们应该像那首歌所唱的,常回家看看,不仅是儿女应尽的孝,更是父母心中所愿。常回家看看,哪怕是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对父母来说,也比一座豪宅、一沓钞票更加珍贵。
如果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现在就赶紧行动吧。拿起手机,给父母打个电话,唠几句嗑,对他们说声谢谢。不要等你想去珍惜和付出时,爱已悄悄从身边滑落,只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