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内耗自己,不消耗别人,也不被别人消耗
生活中,我们难免陷入迷茫、困惑、焦虑。
而这些问题,远离消耗的人、自我提升自我赋能、读书都可以解决。
读书的好处世人皆知,有些人读书是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有些人读书是为了消除烦恼;有些人读书是为了提升自我、扩大认知边界。
读《请远离消耗你的人》这本书,感觉心里很踏实,很滋养。全书96封信里蕴含96种洞见,每封信解开我们心中的一个疑问,而每一个疑问都是生活中思虑最多,或者消耗我们最多的难解之题。
本书的作者李尚龙,是百万畅销书作家,橙啦APP首席内容官,“尚书房”创始人。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你与身边人关系的好与坏,决定了你过怎样的人生;第二部分,学习让你拥有比别人更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第三部分,人生顺利“避雷”最好的方法:远离消耗你生命的人;第四部分,懂得让自己不陷入迷茫、困惑、焦虑就是个幸福的人。
人生且短,认真来过。不消耗自己,过幸福人生。
01、处理好身边的关系
生活中,很多烦恼都来自于处理不好身边的关系。
不管是婚姻关系,还是职场关系也好,亦或是朋友关系,处理好了可以让我们每天活得更轻松愉快,处理不好则会让我们陷入无尽的烦恼中不能自拔。
“贫贱夫妻百事哀”,婚姻中的很多争吵都是因为缺钱导致;家和万事兴,及时化解婚姻中的矛盾,才可以让家庭越来越富有。
不能解决问题的争吵,只是消耗彼此,浪费生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两人完全可以通过平和协商完成。
婚姻中,不要想着改变别人,如果确实要,那就先改变自己。反应和行为是一对组合,一般情况下,对方做出什么行为,我们就会有什么反应;反过来说,对方的反应跟我们自己的行为有很大关系。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别人怎么对我们,都是我们教的。
工作中,竞争对手也是盟友,我们可以找到双方的利益,把蛋糕做大,合作共赢。
不要总对他人诉苦,因为诉苦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反而换来别人的嘲笑。要想获得他人尊重,只能做出成就,这时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
身处低处,更能看清感情的真伪,不离不弃的才是真朋友,对他们,我们要给的多要的少,更要以诚相待。
社交的本质是等价交换,当我们可以给别人提供价值,足够优秀强大时,才能进入等价关系。在此之前,我们只能耐住寂寞,厚积薄发。
不要到处炫耀自己的成就,除了自己至亲的人,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关心你的成就和不幸。
人生如戏,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不要入戏太深。太过执着,只是我们把戏看做了真实。
02、持续精进,自我提升
打铁离不了本身硬,行走社会,靠实力。学习,可以增加我们的实力。
学习高手,有几个秘诀:超强的注意力、保持运动、以结果为导向、创造良好的反馈、利用回顾学习法、利用音乐、寻找热爱、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远离电子产品,远离低质量社交,心无旁骛,把自己全身心交给知识。
能够出书的人,一般都很有智慧,他们很可能是某方面的专家或达人,阅读他们的作品,就好像和他们来一次倾心长谈。阅读中,我们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获得作者的智慧,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前提是,我们阅读的书要好。
要提升学习效率,最好的方式是运动。《运动改造大脑》书中认为,运动除了可以增强肌肉和心肺功能,更重要的是改善、重建大脑。
没有结果,任何努力都是无效的,把“学以致用”发挥到极致。
学习要有反馈,否则没有动力,把学到的知识写出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回顾知识可以增强脑回路,把学过的知识重新消化吸收一遍,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可以放松,可以激励人心,利用音乐学习有时效果也不错,前提是音乐不要干扰我们的学习。
学习要能持续下去,我们要能够从中体会成就感和乐趣,但凡能够体验到学习成长的喜悦,我们不可能不爱上学习。
一个人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和他人相互赋能,相互勉励,实在是人生的一件幸事。
03、自我赋能,远离消耗我们的人
要过得快乐,我们需要平衡好工作、家庭和娱乐三者的关系。
缺乏工作热情主要有很多原因,不喜欢这份工作、不喜欢所处的工作环境、薪酬太低、外界消耗和自我内耗等等。
对应地,我们可以换份工作、换个工作环境、自己创业、远离消耗我们的人,或者停止自我内耗。
职场中有四类人:阻燃型、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
阻燃型和不燃型的人,不仅仅自己的工作状态不好,他们还会把这种状态通过抱怨等方式传染给周围的人,因此,我们要尽量远离这类人。
可燃型的人,需要外界赋能给他们,他们才会有动力前行,这些人工作起来缺乏热情,但是也能中规中矩地完成工作任务。
可见,要自我赋能,我们只能做自燃型的人。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向上管理”,主动帮助领导,实现他们的理想;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调整工作节奏,学会放松,做到劳逸结合;给工作增加仪式感,完成工作后给自己一些奖励;发展副业,有效利用自己的长板。
04、写在最后
不得不说,这本书涵盖的内容太全了,包括如何是如何处理职称关系,如何交朋友,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等。解决了我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部分困惑,完全是我的个人生活顾问。
做有界限感的人,不消耗自己,也不被别人消耗。
错的人,相互消耗生命;对的人,才能相互滋养。
做自我赋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