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 橙种类 >> 家乡的土茶

家乡的土茶

治白癜风长沙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多年来,父亲每次到城里来,都会带来一捆家乡的土茶。有一次,学校年轻的同事碰到了,便问:这是什么,用来干吗的呀?我便说,这是我家乡的土茶。同事十分不解地说:“分明是一捆枯藤,烧火还行,咋能熬茶?”

对,这是青石湾山林里的一种野藤,名曰“土茯苓”。它的根是一种野生的中药材,可以对人的脾脏起到调理的作用,缓解脾虚体弱的状态,还可以促进体内免疫细胞的再生能力,能够增强机能,补气健脾。它生长在荒野山中或田畻上,细长的藤搭在灌木丛或低矮的小树上,叶片是长长的椭圆形,稀稀疏疏的,像被某位画家随意点缀在细藤上的。因为它的根深,难挖,家乡人只得知难而退,放弃珍贵的根而选择茎叶熬茶喝。那时候,家乡人常在捞叶或砍柴时,随手扯上几根绕成一圈——像解放军打仗时的掩护帽一样,然后把“帽”搭在柴禾上挑回家。回到家,放下柴担,第一件事就是把“掩护帽”似的茶藤圈取下,挂在当阳避雨的高处,过几天,晒干后,便可熬茶了。熬茶时,先把茶藤圈放在清水里涤几下,甩干水,放进锅中或塞进鼎缸里,添满水,然后用猛火烧开,便成黄澄澄的茶水了。这种茶水有清火、解毒、顺气等多种功效,更奇的是,茶水几天不馊,可持续几天饮用——不像如今从超市或精品店购买的名茶,过夜便不可饮用了。家乡人世代喝这种茶,极少见有人家从外地买茶叶回乡的,当然,也从不见外地茶客来推销茶叶的。

四十年前,我考入城市中学,曾到一个姓许的同学家喝过几回茶,发现他家的红茶挺像我家乡的土茶。于是,我便对许同学说了。许同学的父亲是师范学院的教授,酷爱品茗,对茶文化颇有研究。许教授一听,笑了:“土茯苓茶是种好茶,小时候我也喝过,大致可归为红茶体系,但茶色是黄中含橙,比红茶色和味皆要淡些。”说着,许教授把我带到了他的书房兼茶室,我惊喜地发现茶几上摆着十多盒中国名茶:安徽的红茶、西湖的龙井、云南的普洱、福建的乌龙,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等。许教授见我对茶很感兴趣,挺高兴,便让我看看他的有关茶的藏书并介绍道:我国古人对茶的研究很深,有很多专著传世,像陆羽的《茶经》、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温庭绮的《采茶录》、裴汉的《茶述》等。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借给你看看,也好了解茶的常识和我国茶文化的渊源。

许教授又介绍,我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兴起和传播的发源地,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茶文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诗词、小说、茶文、绘画、戏曲、歌舞等等。他还把自己发表在杂志上的有关茶的论文给我看。我浏览了一下,记住了文中的几行粗体字:茶圣陆羽在《茶经》开篇就说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明史专家吴智和先生认为“茶产之布广、茶叶之精选、焙制之改良、器用之尚陶、冲泡之讲求、经验之纯熟,皆正确而合理,得茶诀之正。以进化论推演,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唐宋茶艺之前程往事,不及明代多矣。”……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许教授的讲述令我大开眼界,我当即表示今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茶文化,做个像教授一样的“茶博士”,把中华的茶文化继承、发扬光大下去。许教授听了,欣慰地笑了。可惜我高考落选后,人生之路异常艰难,整天为生活奔波,根本没有多少机会读书,更不可能钻研茶文化,至于做“茶博士”这个伟大的理想也只能偶尔出现在梦中,如今想来,真是辜负了许教授的期望——算来许教授今年应该年逾八旬了,但愿他还健在吧。

近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乡青石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修有沼气池,煮饭用电饭煲,炒菜用电磁炉。村民们再也不用上山砍柴、捞叶了,任凭山上的树林、灌木、野藤疯长,再也没人去关心了,自然也很少有人去扯“土茯苓”藤熬茶喝了,但青石湾喝茶的习惯却没有改。于是乎,安徽的红茶、西湖的龙井、云南的普洱、福建的乌龙等源源不断地摆上村民的茶几,家乡的特产雪峰云雾茶则逆行走出农村,走向省城,走出国门。

然而,我父亲那一辈的老人们,还经常兴趣浓烈地谈起那黄澄澄的土茶——“土茯苓”茶,平时拄着拐杖颤巍巍从山边走过时,双眼总会向山上搜寻,企盼与“土茯苓”藤来一场美丽的邂逅。一旦有所发现,他们便想方设法使出老力扯一两根回家。晒干,熬茶,呼三五个老人来,像城市那些开研讨会的专家一样围坐在圆桌旁,喝茶、聊天、摆龙门阵,一起回味那随风飘逝的岁月……

武冈人网:林日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