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道
钻进索斗,穿梭在现实和童话之间,便开始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了,缆车穿过树梢,穿过白云,慢慢向上飞去,俯瞰脚下,如同帷幕缓缓拉开,青山、沙滩、大海、鱼排、蓝天,一一展现在眼前,构成了一幅美得让人窒息的画卷。
清风习习,清澈的海水像蓝宝石一样发着迷人的光芒,水面密密层层浮现出一排排壮丽的水城,一艘艘鱼船鳞次栉比,一幢幢小屋层层环绕,一小片,一大片地聚合在一起,顶部有些是平的,有的是斜坡的,红的,青的混杂在一块,似是一幅写生画。看起来有规律,而实际上又没有什么规律。顺航道延绵数里,如同水上城市一般。
海面上横亘着条条海道,海道两边船对船、屋连屋,层层叠叠,空中望去仿佛是一种团结力量大象征,是人与海对话最近的地方。
近了,可以真切看到渔排上的情景,房下面浮着一个个网格状的,用木块围成的井田式养殖网箱,这便是当地人俗称的“渔排”,还有插在浅滩上养殖的一道道竹篱,与水面形成的倒影,使整个港湾形成了一所庞大的水上田园。
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疍家人”,相传在秦朝,祖先被军官所迫,逃入海河上居住,以捕鱼为生,如同鸡蛋漂浮于盐水之上,“疍家人”由此得名,又称疍民。至今,疍家人还保留着与风浪为伴、以船为家的传统。”
他们是一群较为特殊的人群,在新村港已有多年历史,祖先多数来自福建泉州,也有来自广东南海、顺德等地,他们靠打鱼为生,以舟楫为家,经历无数变迁,保留着与汉族截然不同的民俗。
“疍家人”有自己的语言,类似于广东话,属于“白话”语系。随着收入不断增长,他们在岸上大多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但除了逢年过节,几乎是不上岸的,因此,当地居民都称他们为“海上人家”。勤劳的疍家人,大概此时都在忙碌着洒鱼食、洗渔排、刷“船仔”。很可惜,在空中肉眼是瞧不到的。
在如此宏伟水上建筑中,又人为地留出了许多通衢水道,就像陆地上的街巷一样,勾连每个渔船,供“疍家人”划船出入。就这样,海上的大街小巷分叉又汇合,让人在碧蓝之中,浮现出错综复杂的七彩颜色,如同是谁打碎了一个巨大的彩色墨盘,随意倾泼在人间的一幅自然景象。
在这烟波浩淼的水道上,渔船穿梭而过,划出一道道雪白的浪痕。路过的木排上停放着不少大渔船,历经风霜的船身,已经有了斑斑锈迹。高高的桅杆,像一个个拄着拐杖的老人,默默注视着身旁姗姗游过的小船和渔民。这动与静、光与影的组合,构成了一幅寓意幽远的水彩画,令人流连、令人陶醉、更令人思索……
索道缓缓前行,快乐也徐徐的蔓延。尽管时间只有短短的7、8分钟,但那种震撼,过了许久还都记得十分清楚。那一刻,就足够让我忘情于山水之间,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了。我甚至想,如果可以,我愿意反复乘坐这缆车,只为这几分钟的风光,从猴岛回来后,我一直都念念不忘。念着那片从高空俯瞰下的风光。
缆车中坐着,听着小喇叭介绍着疍家渔民和南湾猴岛。高空的山风吹过,抚摩着身体,顿时一股凉意穿过,感觉连阳光都是清凉的。在整个缆车行驶的七分钟里,远望着脚下五彩缤纷的大海,林立的盛景,感受着携燕鸥同游的神妙,好像时间就此静止,我顿时沉浸在惬意之中。
在海空中飘过,缆车在陆地与猴岛之间牵了一条线,让我在空中飘荡。刹那便提升了我的高度,拔高了我的眼界,当然,还引起了我的兴致。活泼的海与坚定的山,蓝色的绸缎与绿色的屏障,在我的俯瞰中越来越美。
我正举着数码,探出头去专心拍照,突然,一股海风吹来,摘下我的旅行帽,飘飘悠悠向远方飞去,伸手没有抓住,大喊了几声为它送行,要知道,这是来海南之前,花了近六十元买来的,但我一点都不沮丧,把最喜欢的,送给最美好的。所谓,宝剑赠烈士,红粉送佳人,不也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吗?我顿时感到一阵心旷神怡。
经过海湾以后,缆车平缓的上升,因为滑行距离较长,所以,先是从斜坡升到山上,然后,从山上向下滑行到猴岛。从疍家人的家园转到南方花木的世界,再转到一片葱茏的花果山。大自然就这样,用一只无形的神奇之笔,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所以,不断的起伏过程,时时都在摇曳着我的情感。
脚下的绿树青山像一张绵软的大地毯,绿树葱葱,色彩斑斓。苍翠绵延的青山,盛开着大片的花朵,美得让人窒息。满山遍野生长着蕃石榴、芒果、野生菠萝、莲雾、荔枝等热带果木,俨然一座“花果山”。
香蕉、柠檬、橙子、腰果、菠萝、荔枝、枇杷、芒果,纷纷开放在翠竹间的树上,妖娆风姿。那妩媚,勾引得溪中冷石也似乎温情了;那娇柔,引诱得池中的波纹也风流了。万绿丛中的杜鹃花,把风儿酥软了。尤其崖壁上串串儿的牵牛花,擦着缆车张望,那清纯丰润的红白,简直勾走了我的魂魄。
绿色遮盖住绵延的山形,犹如一片绿洲。顺着这条长链隐约在秀丽的峡谷中,蜿蜒、舒展,跌宕起伏。分明是一幅随势而下,随风飘逸的长锦。升降几番,缆车始终行进在绿色梯阶上,我仿佛闻到了林木的清香,花果的芬芳。缆斗缓缓向下滑行,不一会,就到了猴山的大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