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友人在橙瓜码字拼字,夜场第二轮,率先完成后就去书旗小说听了一会书,既做放松又学习下经验。之前听的结束了,系统自从续了另一本。似曾相识的错觉,竟然是《庆余年》。作为网文界非常独特的一本书,《庆余年》开创出许多个第一。第一本百盟历史书、第一本粉丝连续打赏百万的书、一本让人读完都说细腻的书。《庆》书写的年代大概为06-07,那个时候的历史、军事、玄幻、都市,几乎无一例外都透露着简单粗暴的西方风格。越直接越有人爱看,越粗暴越能获得打赏。可唯独这个《庆余年》,打赏拿了不少、书也广受好评,可却落了个细腻的评论。难道真的入眼所言,汤浓似清清无味?在书旗小说听了听以后,果然又有了另外一番见解。十几年前的疑问竟然悄然打开了。《庆余年》当时为何发布在历史板块不得而知。而基于猫腻后续的作品风格以及分类,相信持有类似观点的小伙伴也不会在少数。历史的坑不好填,玄幻中有历史,岂不是如木兰辞中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那个时代的历史绝对是当家的大分类,很火很红也狠赚。适当的靠近一下或许也不是什么根本性的大问题。幸运的是,她成功了。不仅成为了火书,还被书旗小说改成了有声,又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荧幕电视剧。客观的说,《庆余年》这本书确实写的可圈可点,甚至有点孤傲难懂。颇有点传统文学的味道。至于说该书细腻与这种风格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个话题在去年橙瓜码字群里是连续十几天的热议。部分人认为这本书就是历史,既然发布在了历史板块就是历史嘛。当然从历史小说的角度,确实也算尚可。可对弈中依然有一部分写手坚持自己的观点,历史中有玄幻,如今经常会出现的案例岂不是十几年前就由猫猫开创了?真假不知,但所谓看书者还是要从文章中见真谛。看书的目的是什么?开心、欢乐,一个爽字足以。相比于一些带颜色的历史小说,那个时代的《庆余年》或许真的可以称作是一股清流了。十几年前阅读靠电脑,如今手机即可完成。躺在床上用书旗小说听庆余年,在用橙瓜码字写几千字,也成为了我如今的写作日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