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款游戏被玩家吹爆,新作100好评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4074304468086937&wfr=spider&for=pc

昨天,木夕工作室的新作《名画展》终于在Steam上线了正式版,并在首日取得了%好评。(在评论区留言可参与抽奖,抽取4名幸运读者,点赞数最高者获得一张元京东E卡,其余三人为《名画展》游戏Key)

木夕工作室实在是行业里的一朵“奇葩”,它的产品风格都独树一帜,讲究寓教于乐,向玩家科普某个领域的知识。《名画展》科普的是艺术史的发展与作品鉴赏,此前的作品《神医》讲的是西方医学史,《社畜的福报》则讲述了互联网创业公司需要面临的各种大哉问。

并且,这些作品都曾取得过不错的口碑,TapTap的均分一度保持在9.5分。

而这样一家独游工作室,其实脱胎于橙光——一家近年在行业里越来越低调的公司。

在上个月的CJ期间,葡萄君找到了橙光联合创始人、木夕工作室负责人之一的Peter,和他聊了聊有关木夕和橙光的一些事情:他们为什么要做那么多科普产品?游戏的价值是什么?以及AI对于UGC平台的帮助等等……

01脱胎自编辑器工具的自研工作室

葡萄君:橙光为什么会成立木夕工作室?

Peter:最早我们是想给橙光迭代一个功能更丰富的新版编辑器。过去橙光平台上大部分都是文字游戏,原因是它的编辑器没有数据库,相对来讲,这样做出来的游戏都偏线性,不能做大量的数据存储和读取,比如用它去做模拟经营类、养成类游戏,都比较吃力。

基于此,我们开始研发一个叫木夕的编辑器工具,木夕工作室算是工具的原始用户。追溯时间的话,使用木夕制作的第一款游戏《少年宋慈》已经是三年前立的项了。

葡萄君:在很多人看来,橙光的定位和受众已经很固定了,你们为什么会想去拓宽游戏品类?

Peter:橙光的受众玩过文字游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游戏理解的加深,他们也会有欲望去追求更复杂的游戏形式。

橙光发展到中期时,出现了一款叫《龙雏》的作品,这是一个后宫养成游戏,玩家扮演皇帝,去找妃子生孩子,它是一个偏搞笑的作品,散人也解说过,效果非常好。

所以说,大家对于各类作品都是有需求的,那我们也希望给创作者提供更好的支撑。比如有了数据库之后,你需要做20个妃子,可以直接在Excel里编辑好,直接导入,这样就方便太多了。

而在研发木夕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自己制作产品去迭代和验证工具的功能,就像Epic会基于虚幻引擎做《堡垒之夜》一样。

葡萄君:相当于为了做好工具,组建了一个游戏自研工作室。

Peter:对,一方面是要持续迭代编辑器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为编辑器积累模板,毕竟这种复杂的编辑器还是需要创作者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这是很大的门槛。如果我们自己做了各种品类的产品,那就可以把这些玩法功能都做成模板,提供给创作者。

葡萄君:那科普这个方向,你们是怎么定下来的?

Peter:做完《少年宋慈》之后,我们会觉得从内容角度来讲,它的定位比较模糊,因为它还是一款文字游戏,看着也挺橙光的,只是用了一个别的工具来研发,外部看着差不多,所以我们还是想要找一个立足点,包括内部研发的调性、工作室的品牌,以及游戏的内涵都应该是怎样的。

当时我们考虑了很多,比如做一些纯玩法驱动的产品,但现在世界上真的有完全创新的玩法吗?我想并不见得。对于游戏来说,我们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如何把它做的有价值。你从《社畜的福报》也能看出来,我们其实还是想表达一些东西的。

当然,价值这件事情很难衡量,游戏作为文化产品,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很难定义说《吸血鬼幸存者》有没有价值。但我们觉得至少知识应该是有价值的,这也是从知识付费领域获得的灵感,所以我们定下了科普的方向。不过,我们整体肯定还是更偏寓教于乐,没有知识付费那么硬核。

葡萄君:确定这个方向后,产品评分和口碑一直都不错。

Peter:这就是游戏价值的体现,它能让玩家切实感受到有所收获。现在我们还有好几款待发售的产品:《卡牌侦探》是科普心理学的,比如你从对方说话时是怎样的身体姿态,或者什么时候开始抖腿,来判断对方是不是在焦虑乃至撒谎;《养老小镇》是讲养老的;“仿制药”是讲药品的;《中等饮食》则是讲饮食文化的。

拿《中等饮食》来说,它会给你科普随着大航海的进程,世界上的食物都得到了怎样的流通与融合,食物对于当地人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比如,如果没有某个新大陆的发现,我们现在中国人口可能都不会这么多。玩过这个游戏后,我们希望玩家会对世界会有更多的了解和热爱。

葡萄君:那你们会有商业化压力吗?

Peter:当然有,只不过以前日子好的时候,压力小,这两年大家都不容易,压力自然也大一点。

葡萄君:但你们之前都没有真正考虑过广告变现,《神医》里面是帮橙光打了下广告,《社畜的福报》则完全是公益广告。

Peter:说实话,我们的产品本身也不是像IAA游戏那样设计的,完全没考虑过怎么留住用户,怎么吸引用户看广告。当时只是想尝试一下,放点自家的广告,看看数据怎样,结果发现巨惨,所以最后还是算了吧,要是真的接入广告变现,那可能挣得还不够挨骂。

目前我们想到的商业化方式,还是走卖拷贝。所以后面我们的作品应该都会登陆Steam。

02下一世代要走正能量方向

葡萄君:未来你们还会有什么转变吗?

Peter:在产品立意上面会更加明确。之前虽然我们都是科普,但各个题材比较散,有医学、有金融、有艺术,后面我们的产品线会进入下一个世代,所有产品会保持一个宏观的主题,概括来说就是更加正能量一点,这也比较符合我们想要传递的价值。比如我们可能会讲一带一路的故事,会讲电动车出海的故事。

葡萄君:电动车出海?

Peter:对,我们讲的不是四轮车,是两轮车。虽然中国的电动车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了,两轮电动车也有很耀眼的成绩,但大家都不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860.html